close
全球氣候變化:究竟會變得有多熱 |
如果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變成現在的兩倍,那麼地球究竟會變得有多熱?有一種方法可以探詢復雜反應後的結果:利用地球氣候的計算機模型。另一個更為可靠的辦法是參照最近數百萬年的氣候情況,考察過去二氧化碳濃度改變如何影響氣候。 氣候敏感性是衡量氣候系統中溫度變化的指標,通常取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升至2倍後,引起的全球平均溫度變化。上述兩種方法都表明,若二氧化碳濃度變為現在的兩倍,地球溫度至少會提高2攝氏度。而大部分研究認定:升高3攝氏度的可能性最大。 一些對過去氣候的研究卻表明,升溫可能達到6攝氏度或更高。出現這種差異的原因之一是,氣候模型隻能考慮短期反饋,然而史前氣候研究還包括長期反饋,比如冰蓋的改變。如果這些研究和真實圖景接近,那麼我們的模型可能會提供未來幾十年氣候變暖情況的精確答案,但是,會低估未來幾個世紀甚至更長時間的溫室效應。 正因為可能存在的缺陷,氣候模型甚至會低估近期氣候對溫室效應的反饋。這意味著我們可能低估2050年或2100年的溫室效應。一些研究表明,氣候模型中,海洋吸收瞭比實際情況更多的熱量;其它研究表明,雲系可能產生比模型中更多的正反饋。因為不能確定氣溶膠的冷卻效果,也不確定溫室效應的實際強度,這些問題還沒能解決。 大多數證據仍然表明,短期內氣候敏感性大概是3攝氏度左右,同IPCC的氣候模型一致。不過,即使這數字已經算低得不可能,實際情況仍可能更高。 而即使氣候敏感性是3度,現在也幾乎沒可能限制氣溫升高。想讓氣溫僅比前工業時代高2度很難。根據最近的研究,到2050年,我們有超過50%的可能性盡一切努力減排,削減80%的排放。 IPCC在2007年的報告建議將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限制在450ppm;現在這一數字是380ppm。隨著中印等國排放量的增加,目標似乎已經難以達到。從現在的趨勢來看,最快在21世紀60年代氣溫就可能上升超過6度。如果氣候敏感性高過我們預期,或者二氧化碳排放比IPCC情境預測的最壞情況還要高,升溫幅度甚至將不止6度。 |
文章標籤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