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石油污染地下水的臭氧處理技術研究 |
於勇,謝天強,藺延項,鮑萬民 摘 要:對含石油量高的地下水,可采用臭氧氧化技術。試驗表明,臭氧對於苯系物及稠環化合物等污染物的去除效果明顯,臭氧氧化最佳投加量以7mg/L為宜,臭氧化接觸時間以2d為宜。 中圖分類號:X7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2455(2001)02-0014-02 Study on Ozone Oxidation Technique for the Treatment of Oil-Polluted Ground WaterYU Yong, XIE Tian-qiang, LIN Yan-xiang, BAO Wan-min (l. Depart. Of Environ. Sci. and Eng, Tsinghua, Beijing 100084, China; 2. Qilu Petrochemical Corporation, Zibo 255411, China) Abstract: Ozone oxidation technique can be used for ground waler with high oil content. Tests show that ozone has an obviouse effect on the removal of Pollutants, such as benzene substances, fused ring compounds, etc, the optimum amount Of addition for ozone oxidation should be 7 mg/L and the contacting time of ozone oxidation should be 2 days. Key words: ground water; water treatment; ozone; oxidation齊魯石化公司所用大武水源地的地下水不同程度的受到石油化工類污染物的污染,其中重污染區如堠皋開采區,地下水中油含量最高24mg/L,既不能用於工農業生產,也不適合作為飲用水源[1],造成“水質性”缺水,致使該地區的供需矛盾更加突出。 目前,國內外在含油地下水凈化方面的研究已 經取得瞭一定的成效[2-3]。但是,堠皋地下水中的石 油類污染物種類繁多、成分復雜,處理難度大。對於這種水的凈化,國內外尚無成熟的技術[4]。因此,研究與開發適合該地區含油地下水凈化的經濟有效的技術與工藝,解決重污染區地下水的使用及工農業用水的短缺問題,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及廣泛的應用前景。1 臭氧處理試驗裝置 采用堠皋3#井水進行瞭除油系統試驗研究,通過小型動態試驗,尋找經濟、安全、可靠的含油地下水的使用凈化技術,並確定關鍵技術參數。試驗裝置如圖1所示。 實驗中采用水射器投加臭氧,水和臭氧在水射器中混合,然後進入臭氧接觸池下部,在池中進行接觸反應。由於反應池容積較大,可以保證足夠的反應時間,因此,對除油效果具有重要影響的因素是臭氧投加量。 臭氧投加量與水中油類污染物種類、含量以及Fe2+等還原物質的含量有關。投加的臭氧越多,氧化分解效率越高,但同時也使電耗增加。因此,確定最佳的臭氧投加量是非常必要的。向出水中加入不同量的臭氧,測定對油的去除效果,測定方法采用紫外 分光光度法,試驗結果見圖2。 試驗結果表明,水中油的含量隨著臭氧加量的增大而減少,但臭氧投加量大於7mg/L後,變化幅度減小,再增加臭氧量不經濟。因此取最佳臭氧投加量為7mg/L,此時油去除率為67%,可滿足後續工藝的要求。2.2 停留時間對除油效果的影響 表1為臭氧投加量為7mg/L時,臭氧氧化對原水中油類污染物的去除效果。表1 臭氧除油效果 時間/d 1 2 3 4 5 6 進水含油濃度/(mg.L-1) 2.4 5.6 3.0 由試驗可知,當臭氧投加量為7mg/L時,油的平均去除率為53.8%,能氧化水中大分子的石油化工類污染物。試驗表明,接觸時間1d時去除率隻有26%,接觸時間2d以上時去除率明顯增大,當接觸時間增大到一定程度,臭氧已經充分與油反應,再繼續增大接觸時間已無實際意義。 3 臭氧對有機物的氧化和轉化作用由於石油是一種復雜的多組分混合物,紫外分光光度法僅反應一些225nmn波長油吸收的含雙鍵的有機物類,難以全面反映水中其他有機物。因此,對臭氧氧化前後水中有機物進行瞭色一質聯機檢測分析,以較全面反應臭氧對水中有機物的轉化和去除作用。 表2是臭氧投加量為7mg/L,原水接觸氧化2、4、6d時,臭氧對有機物的氧化去除和轉化效果。4 結論與建議 ②臭氧最佳投加量為7mgp/L,油去除率可達67%。臭氧氧化接觸時間以2d為宜。 ③臭氧對於水中有機污染物(包括優先污染物)的去除轉化效果明顯。 ④若臭氧氧化法與吹脫、活性炭吸附、生物氧化等處理方法配合使用,處理效果將會更好。 參考文獻: [1] 高延耀.水污染控制工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2]錢易,米祥友.現代廢水處理新技術[M].北京: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1992. 謝天強(1971.),男,工程師.大學,0533-7523695。藺延項(1973-),男,工程師,大學,0533-7522596。 鮑萬民(1976-),男,工程師,大學,0533-7522128。摘自-工業用水與廢水 |
- Dec 03 Tue 2013 09:37
受石油污染地下水的臭氧處理技術研究
close
文章標籤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