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聲嘆息 冷落環保煙花僅僅是心理習慣嗎? |
春節期間一個小細節反映出來的問題提醒著我們,在環境保護方面現實的社會意識和行動,離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理想狀態還差得很遠。 這一聲嘆息,緣於給人帶來濃濃年味兒的爆竹。 一聲嘆息。但若就此責怪人們為瞭利益而放棄環保,也確實有欠公允。 誠然,在向來的宣傳中,保護環境往往是作為公益事業而出現的。為瞭讓子孫後代能擁有更好的發展空間,需要當代的人們做出一些奉獻、一定犧牲。這不僅是未來發展的需要,同時也是當代人們提高社會文明水平,升華自身道德品質的需要。保護環境,確實需要人們放棄一些眼前的利益,以求得發展的可持續,贏得人與自然的和諧。 無論是糾正一些不利於環保的生活和消費習慣,還是懲治違法排污企業,都是在制止不當利益攫取或引導人們放棄不良利益享受的同時,保障人們更科學更持久地擁有長遠利益。 盡管公眾的環保危機意識增強,但公眾個人的環保素質仍是環保活動中的一片“窪地”,並成為制約我國環保水平提高的最大障礙。中國公眾對環保的關註度很高,但參與度不強。這個2006年中國公眾環保民生指數調查得出的結論,如今依然沒有改變。 由此,我們或許應該反思一下環保工作的利益體現,應充分地體現出環保工作對符合科學發展和可持續發展要求的利益的保障和擴大作用,從而澄清誤區和偏見,激發起人們參與其中的動力和熱情。 典型的例子是污染減排。雖然實現“十一五”約束性指標依然存在很大壓力,但不可否認的是,近兩年來各地污染減排的決心和力度都在不斷加大,兩項主要污染物持續保持“雙下降”勢頭,便是最好的證明。這一可喜局面的取得,除瞭黨和國傢高度重視和采取有力措施外,許多地方通過污染減排獲得瞭巨大利益,是一個不容忽視的重要因素。通過削減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調整瞭產業結構,推動瞭科技進步,擴大瞭發展空間,提高瞭區域競爭力。實實在在的甜頭,是推進污染減排的巨大動力。以環境保護優化經濟增長,讓人們看到瞭科學發展帶來的良好而持久的收益。 毋庸置疑,環保如今早已不再是一項部門工作、技術工作,而是推進宏觀調控和產業結構調整的重要手段,是保障科學發展和可持續發展的“控制閘”和“調節器”。而對於整個社會而言,環保無疑還承擔著利益均衡的重要作用。尤其是對於企業和普通百姓而言,現實利益的不確定性,使他們在難舍既得利益的心態中,對環保裹足不前,而這正是阻礙環保事業深入推進和有利於環境保護的行動蔚然成風的癥結所在。 俗話說得好,舍得,有舍才有得。保護環境,要求我們必須有所舍棄,但同樣重要的是,要讓人們在舍的同時,切實有所得。 |
- Dec 11 Wed 2013 09:39
一聲嘆息 冷落環保煙花僅僅是心理習慣嗎?
close
文章標籤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