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3500年前中部非洲農民開啟人為影響氣候變化的先河

3500年前中部非洲農民開啟人為影響氣候變化的先河


3500年前Central Africa農民開啟人為影響氣候變化的先河

By David Beillo,February 10,2012,From Scientific American

我們人類在開始使用化石燃料之前,或許就已經開始引起氣候變化瞭。事實上也確實如此。工業革命導致的大氣污染雖影響瞭全球環境,但遠早於其的農業革命卻恰恰開創瞭人為影響氣候變化的先河。究竟是怎麼回事呢?原因就是農業革命會大量破壞當地原有的植被——森林,並且農業生產也一直是除人類活動之外的第二大溫室氣體源,這些都會導致氣候發生改變。

非洲的剛果河(Congo River)是世界上最深的河流,這條大河流經世界上第二大綿延的熱帶雨林,而且該河及其支流也同時流經為今天旅遊團隊所推崇薩王納(熱帶草原)。科學傢們就是從這條河流河口鉆取的沉積物巖芯證實瞭人類在中部非洲陸地景觀的變遷中扮演瞭十分重要的角色。

非洲中部的薩王納(熱帶草原)過去覆蓋的范圍要大於現在,而科學傢們也一直認為氣候由季節性的暖濕向季節性相對冷幹的交替變化是薩王納(熱帶草原)得以形成的有利因素。但是4萬年來的沉積巖芯記錄卻告訴我們一個不同的故事。大約在3500年前剛果河流域突然間產生大量地表風化物,而這些風化物的產生沒有任何證據表明與當地降水的大量增加有關。唯一可信的解釋是此時一個被稱作班圖(Bantu people)的民族來到這裡,並給當地帶來瞭農業。

班圖人種植油棕櫚,珍珠粟和番薯,莊稼生長需要充足的陽光,這樣不可避免的就要破壞當地的森林。他們日常生活和農業生產中使用的各種鐵制工具和武器,也需要砍伐樹木以制作木炭和燃料,以便冶鐵鍛造。伴隨著氣候波動變化,這些原本的雨林區開始變為薩王納(熱帶草原),植被的變化又進一步加劇瞭氣候的改變。

而且,班圖人種植的莊稼中粟和番薯的存在也說明當地的氣候業已發生變化,因為這兩種植物的生長需要幹濕季節交替的環境,而非當地原有的、終年濕熱的雨林環境。現在無法確定的是氣候變化與農業活動兩者之間誰是因誰是果,亦即究竟是氣候變化使當地植被為薩王納所取代,從而使班圖人式的農業生產成為可能呢?還是由於班圖人的農業活動使當地植被變為薩王納,進一步導致瞭氣候的改變呢?正如研究人員在線發表於2012年2月9日權威科學雜志Science的論文中所提到的那樣,唯一清楚地就是大約在3500年前,中部非洲雨林地區人口對環境的影響已經十分明顯。

今天在中部非洲仍重復著類似的過程。盡管因政局動蕩,當地的局部戰爭損失瞭一部分人口,但與當地井噴式的人口增長相較就顯得微乎其微瞭,這種情況下當地人就必須清除森林以用作農業生產。另外,當地為獲得鉭鐵礦而進行礦產開采,因為利用鉭鐵礦提取的鉭金屬是生產手機核心電路的重要原料。這樣,農業生產和礦產開發等人為活動導致當地的森林遭到嚴重破壞,正如前面提到的3500年前發生在剛果河的事情那樣,剛果河流域風化作用加強,河水中的泥沙等沉積物含量又達到新的紀錄。而且,或會因地而異,但與此相似的事情正在世界上每個大陸上演。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禮品 souvenir 贈品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bahrkegia 的頭像
    bahrkegia

    bahrkegia的部落格

    bahrkegi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