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人居環境的噪聲與振動控制 |
我國正逐漸邁入小康社會,綜合國力和人民生活水 平不斷提高,人們對居住環境質量水平也有瞭更高的要求。“以人為本”改善人居環境的質量已成為當前重大課 題。噪聲與振動控制是改善人居環境質量的重要環節,它是提供人們一個舒適和健康的居住環境的必不可少 的條件。許多產生噪聲與振動的因素都可對人居環境造 成影響,最主要的影響因素是道路交通噪聲、建築施工噪聲、建築配套固定設備噪聲與振動、社會及傢庭生活噪聲等。避免和減少噪聲與振動對人居環境的影響,可采取 以下途徑和對策。一、道路交通噪聲的控制與對策降低聲源噪聲級。首先應進一步完善有關汽車噪聲的標準和法規,並且加大執行這些標準和法規的力度。對噪聲超標的現有車輛限制上路,強制改造或淘汰。對新車,要求出廠時要嚴格達到規定的噪聲標準。今後發展如電、太陽能等能源的車輛來代替現有的汽車,能大大降低噪聲,並可徹底解決現有汽車對大氣污染的問題。我國電動汽車正進入試用階段,太陽能汽車在國外也已研制成功,這是今後噪聲控制發展的途徑。此外,將現有的道路路面改造成低噪聲路面,可以降低車輛輪胎與路面的摩擦噪聲。加強交通的綜合管理,合理地減少道路的車流量。減少道路的車流量與客觀需要的實際運力會發生矛盾,解決這一矛盾的較好方法就是發展城市公共交通和地鐵,國外在這方面已給我們提供瞭經驗。輕軌城市鐵路是解決城市公共交通的新手段,合理規劃其線路走向、保持與居民區的必要距離,是避免城鐵噪聲對人居環境影響的最有效的措施。在沿線的噪聲影響敏感點,設立合適的開放式或封閉式隔聲屏障;在敏感點居民樓安裝隔聲窗,是噪聲控制的輔助措施。
市政道路發展的規劃要“以人為本”,充分考慮道路交通噪聲可能對人居環境的影響。道路要盡可能與居民 住宅樓、居民小區保持合理的距離,實在無法避開時,應擴大與人居建築之間緩沖區的距離。建立道路綠化緩沖帶是一個可行的好辦法,這樣既能減輕交通噪聲對周圍 的影響,同時還改善瞭道路的景觀。道路兩側的人居建築應盡量遠離現有道路的噪聲源,並科學地選擇道路交通噪聲對人居建築影響最小的佈局方案。臨街建築一般安排為商店、餐館或娛樂場所等非居住性建築,使其成為人居建築前的防噪屏障。對不得不在道路兩側建造的住宅建築,建築設計時要合理安排臥室、起居室的朝向和位置,並通過設計臨街公共走廊、封閉陽臺等控制措施盡可能避免交通噪聲的影響。
道路兩側的人居建築處,建立適宜的防噪隔聲屏障,這對解決直達噪聲比較有效。對解決反射噪聲和在沿街高層建築中,采用封閉或半封閉隔聲屏障較有效。應該提出的是,建立防噪隔聲屏障不能隻片面強調其隔聲效果,而應該綜合考慮它的設立位置、形式、結構和色彩對城市景觀的影響。 在交通幹線兩側的新建臨街建築安裝隔聲門窗。由於道路噪聲主要通過門窗的傳播途徑進入建築內部,所以在臨街建築設置隔聲門窗可以較好地解決道路交通噪聲的傳入問題,過去因為隔聲門窗和通風兼顧困難,故推廣實施進展不大,近來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安裝塑鋼門窗和空調入戶逐漸普及,此情況已有改變。最近北京市規劃、建設、市政委員會和環保局聯合發文, 提出瞭此新規定。 |
文章標籤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