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北京擬建廚餘垃圾處理站引爭議 致癌物難降解 |
漫畫趙春青 生活垃圾焚燒後排放的二惡英,是國際公認的一級致癌物,污染毒性大,又難以降解,其半衰期是14年到273年,且易在人體內積累—— 城市廚餘垃圾該在何處消納? 北京市西二旗要建廚餘垃圾處理站(以下稱西二旗垃圾站)的消息,讓這裡的業主們無法安睡。 12月23日,隨著北京市海淀區市政市容管委對西二旗垃圾處理站建設問題第二次公示的結束,西二旗垃圾站附近領秀新矽谷等小區的業主,也加緊瞭反對該廚餘垃圾站進程的行動。 “我主要是覺得我們買房時這片規劃是體育公園,但等我們入住瞭,突然就改建垃圾站瞭,而且離居民區不足300米,不符合國傢規定的500米最低衛生防護距離。”該小區的一位業主說。 建設規劃始末 所謂廚餘垃圾,特指餐飲業、賓館及企事業單位食堂在食品加工過程中產生的廢料,以及廢棄的剩飯菜及食物殘渣。據調查,一傢中型賓館一天的廚餘垃圾約為400公斤,其中食品加工過程中產生的廢料和餐桌上吃剩的廢棄食品各占50%。北京每天約產生1300噸廚餘垃圾,隨著城市人口的不斷增長,如何安放它們日漸成為一件大事。 根據規劃,未來兩年,海淀區將建三個廚餘垃圾處理站,就近解決轄區“南北中”三區域的廚餘垃圾無害化問題。其中,位於北部的西二旗垃圾處理站率先啟動。 按照規劃圖,即將建設的西二旗垃圾站位於西二旗北路北側,緊鄰城鐵13號線。周邊1公裡范圍內包括已建好的領秀新矽谷、領秀矽谷、博雅德園等社區,以及規劃中的西城區回遷樓、回龍觀回遷樓小區,地處海淀區科技園地帶。各小區成熟之後,大約有10多萬業主居住於此。 據該項目介紹顯示,該工程建成後,廚餘垃圾日處理能力達200噸。但是,這樣一個龐大的廚餘垃圾處理站建設,在規劃和未與當地業主進行溝通之前,便開始在政府網站公示。這讓附近的業主們無法接受。從11月初開始,他們就采取一切可以采取的措施,反對在該地建廚餘垃圾處理站。 據悉,目前該項目第二次環境評價工作已經結束,環評公司於12月12日制作出環評簡本,並向附近小區業主進行公示,征求意見。第一次環評公示的內容是區市政市容管委委托北京大學環境評價室作出的;在第二次環評公示階段,先在小區居委會公示10個工作日,並派出專門的工作人員收集意見;接下來,還會向周邊企業征求意見,即第三次環評公示。環評通過之後,便是發改委立項和規劃局規劃審批、公示階段,全部完成後,才開始正式建設。 按規定,環評獲得通過,之後的程序便會迅速啟動,一座廚餘垃圾處理站將與居民日夜相伴。 業主反應強烈 然而,對於該垃圾站的建設問題,附近小區業主的反對聲音很高。 根據2006年的規劃,該垃圾處理站的位置本來應該建一座體育公園,但在今年11月23日,部分居民在網上發現瞭海淀區市政市容管委公佈的規劃更改公示:要將2006版控規中規劃的西二旗一處體育公園用地(約兩萬平米),調整為環境衛生設施用地,用於建設海淀區西二旗廚餘垃圾相對集中處理工程項目,日處理規模為200噸。 但區市容委相關負責人在回復業主疑問時表示,該綠地原先確實規劃為公園,但規劃不是一成不變的。多年前,對廚餘垃圾的回收利用意識,以及處理難度等方面,都與現在不一樣。隨著技術的發展、居民生活需求的變化等因素,政府對城市規劃也會有所改變。 北京市規委此前開過一個調整專題會,對城市發展需求、新增城市功能等方面進行研究。此外,海淀區用地緊張也是一個客觀事實,區政府通過前期調研,最終選擇瞭西二旗這個位置。此外,原先要建的體育公園不會因垃圾處理工程而取消,有關部門將在原址附近興建,建造標準也將相應高一些。 除瞭對規劃用地的隨意更改,業主也對區市容委的公佈信息途徑不滿。因為,公示中有如下文字:“根據規劃相關法律法規規定,現就該項目規劃調整情況進行公示,聽取公眾意見。公眾可通過網站向指定地址發送電子郵件。” 在一些業主看來,區市容委的這種做法本身就存在問題,“沒有人會經常去上政府部門的網站,這種公示途徑明顯不妥。” 身為律師的孫海陽認為,根據《北京市城市規劃公示管理暫行辦法》第二條第(五)項規定:公示的組織者負責收集公示意見,每一戶(房屋產權人和承租單位公房的住戶)和每一單位都享有投票權。個人意見應簽署姓名,單位意見應加蓋單位公章。公示的時間不得少於15個工作日,公示的全過程要經建設工程所在地公證部門公證。 “海淀區市政市容委現僅以電子文件方式在其政府網站上公示,僅以一個網易的163郵箱收集公眾意見,並且沒有公佈任何公證方式。此種做法,完全違背瞭《北京市城市規劃公示管理暫行辦法》的規定。”孫海陽稱。 對於該垃圾站可能帶來的污染,是業主最為關心的問題。雖然西二旗垃圾站的運營方北京嘉博文公司相關負責人說,他們的項目建好後,未來的廚餘垃圾處理將制成腐植酸,作為化肥伴侶改善長期使用化肥的土壤,且整個生產流程在封閉廠區內,運來的廚餘垃圾半小時內被處理掉,不會排放有害氣體……但在該垃圾站的選址周圍,500米內的小區就有好幾個,其中領秀新矽谷距其不足300米,許多小區都處在該垃圾站的下風向,業主自然害怕受到污染。 另外,至於垃圾焚燒廠與居民區相距多遠才是安全的,這在中國環保界一直存在爭議。2004年、2005年國傢環保部門出臺相關規定提出800米、1000米距離;2008年又發文稱,垃圾焚燒廠外300米才是安全防護距離。海淀區市容委相關負責人表示,對於廚餘垃圾站距離居民區多遠才算安全,目前並沒有國傢標準,他認為150米以外都應該是安全的。 除瞭距離,對於污染物的害處,業主們也很擔心,尤其是二惡英。生活垃圾焚燒排放的二惡英,是國際公認的一級致癌物,污染毒性大,又難以降解,其半衰期是14年到273年,且易在體內積累。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研究員趙章元認為,二惡英不能按照一般常規污染物排放源的計算方法,計算和考慮環境防護距離,300米的防護距離本身就不安全。 當然,在一些業內人士看來,即便對這些有毒氣體控制得好,就目前的技術水平來看,垃圾站根本無法控制氣味的問題。一般情況下,垃圾站周圍一定距離內刺鼻氣味不可避免。 這,也是業主最為擔心的問題之一。 是全國性難題 在西二旗建廚餘垃圾站遭附近業主反對,其實,類似的事情近年來在全國並不少見。僅在北京,就曾發生過高安屯、六裡屯、阿蘇衛等地居民對籌建垃圾處理站的強烈抵制事件。 有專傢認為,近年來越來越多業主反對建垃圾站的行為,反映瞭“鄰避運動”在中國的興起。 “鄰避運動”的核心內容是“別建在我傢後院”,最早出現於歐美國傢的城市化進程中,起因於垃圾處理廠等市政工業設施在建設中,經常遭到附近居民的反對。 在亞洲,“鄰避運動”最早產生在日本。隨後,在後續發展起來的中國臺灣、香港等地區也相繼出現。 這種情況雖然最早出現於歐美國傢,但是隨著這些國傢的經濟發展,當地政府逐漸掌握瞭一套處理此等事情的方法,並形成瞭固定制度,較好地處理瞭公眾利益和政府利益的關系,使“鄰避運動”越來越少。比如,政府在建設類似垃圾處理廠這樣的設施時,會最大范圍地通知居民,並通過聽證會形式收集公眾意見。 但在中國,這種對建垃圾廠公平、公開、公正的處理方式和制度顯然還沒有形成。政府缺少談判的能力,居民也缺乏對政府的信任。 比如在12月15日,面對西二旗業主們的諸多質疑,海淀區市容委的官員、環評專傢要麼推脫責任,要麼業務不熟練,無法做出合理的回答,最終激怒瞭業主。第二次環評結果公示後,在征求居民意見時,相關部門的工作也做得不夠細致,許多業主居然無法領到表格。而之前的一些公示,也很難被受影響的業主知曉。 “我隻是覺得現在我們無處申訴,北京市政府和海淀區間相互踢皮球,真讓我們寒心。”領袖新矽谷一名業主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 對此,同濟大學可持續發展與管理研究所所長諸大建認為,中國要想真正減少“鄰避運動”,需要在決策過程中實現公開透明,並有制度保障,這都是相關政府部門需要努力的方向。但諸大建對政府部門的能力和認識並不樂觀,他認為,目前政府還沒有認識到這是一個普遍現象。 “一個城市、一個國傢‘鄰避運動’越多,說明制度化管理越弱。”諸大建表示。 目前,西二旗垃圾站附近的業主正在聚集成一股力量捍衛自己的權益。他們中間有律師、有環境專傢、也有大學教授,這些人正在用自己的專業知識,誓與將建的廚餘垃圾站鬥爭到底。 結果最終如何,我們將拭目以待。(記者孫喜保) 有關人士談循環經濟發展模式 城市垃圾是座富礦 由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學術指導、中國經濟時報社、中國經濟新聞網主辦的“第三屆中國經濟前瞻論壇”,於12月25日在北京舉行。 本屆論壇的主題是“2012年中國發展機遇與政策選擇”。論壇圍繞“宏觀經濟展望與政策走向分析”、“產業結構調整與社會管理創新”兩個子話題進行瞭深入研討。70餘位政、學、商界權威人士在論壇上發表精彩觀點,來自中央和地方政府、企業界、經濟學界和新聞媒體的約800名參會代表分享瞭這一思想盛宴。 在有關“新型建材與循環經濟”的分論壇上,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侯雲春表示,中國已經具有瞭大規模開發利用城市礦山(即城市垃圾)的條件。比如北京目前就已經進入瞭電子產品報廢的高峰期——據測算,2010年北京全市電子的廢棄物數量達到瞭15.83萬件,占全國的四分之一,其中蘊藏著極為豐富的金屬。 侯春雲認為,借鑒國外成功經驗,加快完善我國的再生資源和回收體系,開發城市礦山,是循環經濟發展模式的一種創新。城市礦山的開發利用有巨大潛力和重要意義,應該加大政策扶持,加快完善相關的法律制度和行業標準,推動技術創新、管理創新,促進這一產業健康發展。 他特別強調,首先要轉變觀念,提高對城市礦山開發利用的認識,改變原來的資源開發利用理念,實現從單一重視開發自然礦產資源向自然礦產和城市礦產開發利用,從過去的大量開發、大量廢棄傳統的生產消費模式,向綜合開發、集約和節約轉變,努力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實現資源集約和節約;其次要大力實施城市的垃圾減量。我國目前97%的城市垃圾無法有效使用,隻能堆放和填埋,造成很多隱患。我們應當大力倡導文明、節約、綠色、低碳的消費模式,推動形成與我國國情相適應的綠色生活方式和消費模式,盡量減少垃圾對城市帶來的負擔;再有就是要加快推進垃圾分類制。垃圾的分類回收是提高資源回收利用效率,減少垃圾處理的有效辦法,應該借鑒日本和德國等先行國的經驗,建立垃圾分類回收制度,完善分類回收. |
文章標籤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